- 宋“潮”瓷话:潮州博物馆北宋笔架山窑考古成果展重磅开幕
-
09-29
为深入挖掘潮州窑文化遗产价值,创新推动考古成果全民共享, 潮州市博物馆(市粤东考古中心) 于2025年 5月18日至8月底 重磅推出首个北宋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展 《宋“潮”瓷话——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展》 。

展览以130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展现潮州陶瓷的千年辉煌,同期创新推出的 首届 “宋窑青讲人”青年志愿讲解员培育计划成为最大亮点。该项目通过逐一试讲、专业培训、实践考核等创新机制,成功吸引超百名来自中学、大学、社会各界 有志于宋窑文化传承的青年才俊 踊跃参与,构建起专家指导、青年讲解、公众互动的传播体系,为文物展览注入青春活力。
考古成果首亮相 全景还原宋瓷风华
《宋“潮”瓷话》由潮州市博物馆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策划制作。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笔架山潮州窑考古成果首个专题展,展览学术价值显著。

在展的150余件展品中有130余件为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占比近九成,其中包括2022—2024年最新发掘的十号窑窑头段、十二号窑出土标本53件,以及1980年发掘的七至九号窑珍品,形成以实证材料为核心的展览特色。展品类型丰富多元,既有 釉色莹润的青白釉瓷器 ,也有 反映宋代社会生活风貌的日用器具 ,还包括匣钵、荡箍、研杵、研钵等 成套制瓷工具标本 。

这些展品绝大多数为 首次 在博物馆面向公众展出,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宋代潮州窑制瓷工艺与俗世文化的全新窗口。此外,另有约20件展品是由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捐赠给 市粤东考古中心 的潮州笔架山窑产品,其中多数属于 “沙捞瓷” ,可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标本进行对比和研究。

此次展览不仅是考古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一次沉睡文物焕发新生、走进公众视野的生动实践。通过 “釉色重光”“手铲问瓷”“百窑肇兴”“千器万象”“窑系共辉”“瓷通远洋” 六个单元,展览系统梳理笔架山潮州窑70余年的考古成果,将专业考古发现转化为通俗的文物故事。通过窑炉技术、外销贸易、海丝文化交流等多重视角,展览全景式呈现潮州陶瓷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青年梯队新突破 “宋窑青讲人”助力宋瓷“出圈”
在重现宋瓷风华的实践中, 潮州市博物馆(市粤东考古中心) 不仅致力于推动 “流动策展人” 的展览策划模式,让 “能者居上” ,更将专业优势延伸到公共教育领域。与展览一同推出的“宋窑青讲人”青年志愿讲解员培育项目,助力了宋瓷文化生动传播。

从志愿者招募标准上看,“宋窑青讲人”实现了青年梯队新突破。相比以往针对 小学生 的“潮州文化小使者”,该项目招募对象年龄提升到 13周岁及以上 ,重点吸纳 知识储备更丰富、表达能力更成熟 的中学生、高校学子及社会青年群体。“我们希望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他们特别擅长用新媒体方式来传播文物故事,又能以z世代的视角让考古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考核的志愿者都会进入我们的人才库,能够持续参与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工作。” 潮州市博物馆负责人 介绍道。

“宋窑青讲人”自6月20日启动招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尽管缩短了报名周期以控制规模,项目仍收到来自中学、高校和社会单位的百余份申请,远超预期。7月7日至11日,通过初审的候选人在展厅现场展开试讲角逐,由文博专业技术人员、资深讲解员、教育专员组成的评委组,从 内容准确性、表达感染力、仪态表现力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最终选拔出30余名优秀青年进入培训阶段。7月16日,入选者集中参与授课,系统学习田野考古方法、窑炉遗迹保护、展厅讲解技巧等知识。7月18—20日进行岗前实训后,这批“宋窑青讲人”已于7月下旬正式上岗,为潮州市博物馆(市粤东考古中心)志愿队伍注入新血液,用青年视角助力千年宋瓷文化“出圈”。

相关工作人员 介绍到,“‘青讲人’在培训中表现出令人惊喜的创造力。“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展出了一些小猫小狗形象的瓷塑,有一些‘青讲人’会和现在流行的潮玩IP比如labubu进行联系。还有讲解员会把窑炉描述成宋代的‘乐高’,用‘开盲盒’来比喻考古的过程。其实都是在用属于年轻人的视角助力潮州宋瓷文化‘出圈’。”

培训激励双驱动 潮博深化教育实践
不仅博物馆利用青年的新鲜视角提升讲解服务的质量,参与活动的“宋瓷青讲人”也能在系统培训和展厅实践中获益良多。

项目启动之初,潮州博物馆 考古调查部的专技人员 和 宣传教育部的宣教员 便为7月16日的培训课程做了规划。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粗浅,更不能纸上谈兵。于是,她们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大课程——郑佩娜负责讲 “考古是什么” 的基础课程,引导“青讲人”用考古视角去讲述宋瓷故事;郗悦把重点放在潮州的 窑炉遗迹 上,并基于近年田野发掘示例,分享工作经验;郑俊霞则负责带领“青讲人”们走进展厅,传授关于语言逻辑和互动的技巧。此外,还有为期三天半的 “多对一”岗前实训 ,每位“青讲人”需完成全流程讲解演练。潮博工作人员既模拟观众互动,又针对讲解内容及礼仪规范进行专业点评,确保志愿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除了专业培训,潮州市博物馆还为“宋窑青讲人”设置了丰富的 激励机制 。积极参与项目的青年志愿者不仅能获得 “i志愿”官方服务时长认证 ,还将获颁 专属工作牌、博物馆文创大礼包 以及潮博官方出具的 暑期实践证书 。“我们希望青讲人在帮助推广宋瓷文化、助力博物馆建设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获取美好的回忆,有一定的获得感。”相关工作人员提到。

当前,博物馆需要 “卷” 的不仅是展览质量,还要承担公共教育职能。据了解,潮州市博物馆正着力 构建多元教育体系 :持续三届的“潮州文化小使者”评选, 每逢节假日必开展的童声志愿讲解活动“潮韵千年、文脉传声” , 暑期每周一次“博物小课堂” , 配合考古展览推出的 “考古课堂” , 区县专题讲座“文博大讲堂” ……此次“宋窑青讲人”项目的推出,标志着潮博在青年文化传承者培育领域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