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暑期社教活动指南,激活青少年文化自信
-
09-29
盛夏如火,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正升腾起一片梨园新韵,从“梨园追踪”的探秘之旅,到前沿“XR”科技带来的沉浸幻境;从铸魂育人的“大思政课”,到深度互动的“昆曲研习营”……多元生动的社教活动,如星火点燃青少年心中的文化自信,更助推古老戏曲在新时代“破圈”生长,焕发盎然生机。

暑热未消,精彩愈炽。迈入八月,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持续解码传统文化基因,为青少年打造“寓教于乐”的东方美学盛宴,让暑期时光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焕发别样神采。
01. 解码非遗:激活千年戏曲风华

在历史长河中,戏曲艺术宛若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非遗剧种大观” 系列活动匠心聚焦6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剧种——昆曲、京剧、粤剧、藏戏、木偶戏与皮影戏。

这些剧种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地域代表性强,艺术特色鲜明。活动特别注重7-12岁少年群体的体验需求,精心设计“科普讲解+展厅互动+体验实践”的标准化研习路径,引领少年们踏上一段生动的非遗戏曲探索之旅。




当画笔勾勒京剧脸谱的个性神韵,巧手赋予木偶灵动生命,光影间皮影角色翩跹起舞……非遗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成为少年们手心可感、心中可悟的鲜活创造。
知识与快乐共振,传统与创新相拥,千年戏曲的智慧与美学,正在澄澈的心灵上碰撞激荡,迸发出自信传承的璀璨火花。
02. 四时雅韵:节气里的梨园密码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典范,蕴藏着时光流转间的东方智慧。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将节气更迭、非遗精粹与戏曲之美巧妙融合,推出“ 四时有戏 ”文化盛宴。以戏为舟,溯流而上,探寻节气民俗与梨园艺术间那份古老而深情的诗意联结。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时节,暑气渐消,凉意初生。传统戏曲常借“落叶”“归雁”“寒蝉”“金桂”等意象,晕染秋日的万千情愫。
戏曲百戏博物馆以金箔为纸,匠心作笔,在方寸之间复刻戏文中的秋日意象,沉淀千载的秋思与戏韵,于指尖苏醒,熠熠生辉。
一方水土一方戏,戏里戏外皆乡愁,及至处暑,少年们将化身“小小建筑师”循着婉转曲调,搭建微缩古建模型,在榫卯相合间触摸古代营造智慧,感知华夏大地鲜活的文化脉搏。

戏曲精粹为引,节气智慧为脉,非遗手作载道,“四时有戏”系列活动于无声处续写古老艺术的永恒华章。




编辑:阿丽娜
监制:博物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