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创纪录200万人次,撬动百亿消费
-
昨天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一场展览往往能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吸引无数人的目光。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便是这样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它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魅力,还在数据层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展览的观众数据
(一)参观人数破纪录
截至2025年5月下旬,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已吸引200万人次观看, 创下了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文物类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到展览闭幕时, 上博预计累计观众或突破250万人次 。观众中近七成来自外省市和海外,据抽样统计,外埠观众中逾七成为本次特展专程来沪。
(二)观众构成与反馈
在展厅现场,能看到来自不同年龄段和地区的观众。63岁的王女士和丈夫特意从湖北来到上博看展,她表示之前只是零碎地看过一些关于古埃及的历史,这次主要目的是想看看木乃伊,花了5个多小时看完三个展厅,感觉很震撼,难以想象在几千年前就有做工这么精致的雕塑,不虚此行。来自北京从事历史相关工作的陈先生,正好在长三角出差,路过上海时过来参观这个展览,他表示在学校学过古代西亚北非的相关历史课程,这次实地参观感觉又回顾复习了一遍学过的知识。此外,还有不少小学生队伍组织前来开展研学活动,在各类珍贵的历史文物面前,孩子们纷纷驻足观看,不少人拿着智能导览讲解器,一边听介绍一边细细端详眼前的展品,展开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二、展览的经济数据
(一)营收情况
上海博物馆提供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1月15日,埃及展展览收入超过3.55亿,其中门票收入超1.83亿,文创收入1.7亿 。截至5月9日5.8亿元展览总营收与290亿次媒体曝光,到展览闭幕时,展览总收入有望超过 7亿元 。
(二)对城市消费的拉动
展览拉动城市综合消费比例超过 1:30,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 。另受展览持续火爆带动,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表示,埃及入境游中国游客数量同比 增长65% 。这充分体现了该展览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对城市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展览基本信息
(一)展览规模与时间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于2024年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将近13个月,延续至2025年8月17日。这一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展,也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埃及文物出境展。特展汇集了 788件 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这些文物中最重的一件重达3吨,最高的一件高达2.4米,且超过95%的文物为首次来到亚洲。

(二)展览布局与叙事
展览通过一部通史“法老的国度”、两个专题“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开独立叙事。
第一展厅“法老的国度”超越了以往埃及主题展对金字塔、木乃伊等元素的简单聚焦,从文明互鉴的视角出发,完整介绍了古埃及人的宇宙观、神圣王权、贵族群体、工匠技艺、文人生活、信仰世界等,“暗线”多多,“彩蛋”满满。





第二展厅“萨卡拉之谜”集中呈现了近年来中埃联合考古队在埃及萨卡拉的考古成果,这些展品直接从考古遗址运抵上海博物馆,完成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亮相。





第三展厅“图坦卡蒙的时代”撷取古埃及历史上的灿烂一页,不仅“晒宝”,还试图解答为何埃及在图坦卡蒙所处的第十八王朝时期出现了“一神崇拜”这一学术问题。





四、展览的创新举措与相关活动数据
(一)多媒体与文创融合
中埃双方工作团队逾800人提前策划、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布展,上海博物馆给观众带来了更为灵动的观展体验,“沉睡”千年的文物与现代多媒体成功嫁接。例如,“灵猫”叫声植入展厅背景音乐,古埃及传说中“图坦卡蒙踏上永生之旅”形成短片,观众进入环绕式的影像空间,可目睹年轻法老的生命祭典。而模拟从建筑内部眺望外部沙漠的金黄色屏幕前,两尊法老大型雕像正隔空对望。围绕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海博物馆首创“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包括每周六晚举办的博物馆奇“喵”夜,观众可携带宠物猫一同参观展览;“消失的法老”沉浸式体验项目,《埃及猫神庙》移动端小游戏,研学、讲解、教育服务,以及剧本游《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节》等。此外,上博围绕参展古埃及文物开发了超1000款文创产品,包含“萌神守护”“众神信仰”“神圣符号”“象形密码”和“埃及风光”五大系列,在一众文创产品中,猫神巴斯泰特双层冰箱贴、毛绒玩具法老王“图图”等爆火出圈。
(二)主题活动与宣传推广
1.“法老寻非遗”全国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博物馆联合携程旅行及全国文博机构、景区等共同策划,于5月8日至6月15日期间,先后到访成都、西安、开封、杭州和南京等地,最后回到上海博物馆东馆。活动与当地特色中国非遗融合,并有“古埃及文明大展”主题车在落地城市繁华地段进行巡游,将展览热度辐射全国,以中西方文化碰撞、创意视频拍摄、文创商品售卖等形式共同打造一次法老中国传统文化之旅。首站已于5月8日成功落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获得热烈反响。




2.新媒体平台互动传播:自5月10日起,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四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之子美内普塔在小红书平台与海外媒体平台开设专属独立账号,每天同步更新属于自己的“法老日记”,与观众一起聊历史、聊文化、聊热梗。上博官方小红书账号也每周选取展览中的“明星”展品,通过高清图片、趣味文案和短视频等形式发布系列科普笔记,同时发起主题笔记征集等活动,优秀笔记将有机会获得官方平台推介及精美文创礼品。新浪微博@上海博物馆发起“小法老游中国”互动打卡活动,邀请国内博物馆接力发布,号召观众们一起带着“小法老”玩偶回家乡,持续扩大影响力。


3.文创产品优惠福利:为配合古埃及文明大展闭幕倒计时100天,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一层文创商店于5月10日全天对埃及展文创产品进行全场88折促销。此后,临近展览闭幕前,也会不定时推出系列促销活动,包括不同品类、不同折扣的产品促销、福袋产品、特价产品、买赠活动等,所有活动都通过“上博文创”微信公众号和文创商店海报公布。
4.延长开放时间与特色活动:自7月1日暑假开始,直到8月17日展览闭幕,除周一闭馆日外,上海博物馆每天加开夜场至21时。展期最后一周,博物馆还将开启“不眠夜”模式,创造全球博物馆168小时连续开放的世界纪录。在最后100天的展期内,上海博物馆还面向不同观众群体举行多场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包括与音乐剧《亡灵之旅:冥犬与少年》合作,举办特色奇妙夜和主创公开课等。在最后一周,馆内将举办两场嘉年华,届时“法老”将在馆内巡游,与观众互动,期间会设置多种有奖互动小游戏,让大家沉浸在欢乐的博物馆中,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埃及文明之旅。

5.展览图书和主题纪录片:展览闭幕之际,上海博物馆将隆重推出展览主题图书,通过大量有趣的故事及人物访谈向公众揭示本次现象级大展的台前幕后。围绕本次展览,上海博物馆也正在拍摄制作一部时长接近一小时的高清纪录片,计划在展览结束后重磅呈现。以观察式记录的方式,结合人物访谈及历史影像素材,直击展览引发的文化热潮,回溯展览的缘起及多元多生态策展方式。
五、展览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交流意义
(一)文化交流平台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中国的国有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解读古埃及文明及展示其最新考古发现的大展。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认为,博物馆不仅是大都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是“中外文明从彼此凝视,到开展对话”的公共外交空间。该展览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中国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古埃及文明,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二)对国内博物馆的启示
这样的“叫好又叫座”的顶流展览为国内其他博物馆提供了借鉴。从它的综合效应中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展览需要在展览内容策划、观众体验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在内容策划上要注重从文明互鉴的视角出发,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观众体验设计上要结合现代科技,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观展环境;在宣传推广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活动,提高展览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三)未来展望
上海博物馆除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还有“何以中国”系列大展以及“百物看中国”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展等。其中,“百物看中国”系列首展“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于2023年6月在匈牙利的莫拉·弗朗茨博物馆拉开帷幕后,在该国巡回展出超过一年,掀起一股“排队购票参观中国文物”的热潮。未来,在出境展览方面,上博还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沿线博物馆开启更多合作,探索建立跨国家、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总之,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观众人数、经济营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