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丝绸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优秀单位:从国家一级到国际一流的跨越
-
09-29
博物馆头条按: 2025年5月18日,第七次全国博物馆运行评估(2022-2024年度)结果揭晓,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专题类博物馆唯一入选者身份跻身23家”优秀”单位行列。这表明自2012年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以来,国丝馆历经13年深耕,实现从”国家一级”到”国际一流”的跨越式发展。

早在2019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就被评为 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近年来,特别是在本次评估的节点2022年以来,国丝馆凭借其不断推进丝绸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创新国际文化交流模式,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努力,以极强领先力进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优秀”行列。这一突破标志着国丝馆稳固全国博物馆头部方阵,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交流领域的突出地位。
01深耕丝绸文化三十载 铸就四大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丝绸专题博物馆, 这座矗立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专题博物馆,正以 “ 最具创新力 ” 的先锋姿态重新定义行业标杆。作为 全国唯一 荣膺 “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称号的 纺织服饰类专题馆 ,国丝馆以 “丝绸+创新” 双核驱动,构建了 “ 研究型、全链条、国际化、时尚范”的特色体系 ,开创了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中国模式 ”。
科技引领
获批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等15个国家级项目。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级课题研究20余项。实施《山西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出土服饰》《敦煌研究院藏莫高窟南区出土唐代丝织品保护修复》等保护修复项目30余项 。国丝馆团队牵头的丝绸文物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提名 。
国际影响
连续5年承办 “ 丝绸之路周”,与众多他国文博机构合作,网络话题阅读量超8亿次,成为一项标识性国际人文交流活动 。
创新推出国丝环球展柜“1+4”国际文化展示传播新模式,即以丝绸文化艺术展览为核心,融合“陌桑中国”展演、学术研讨等内容,打造了立体展示、深度参与的交流互动模式,推动中法文化交流。

活化创新
全国首创国有博物馆走进商业空间长期举办展览模式 ,在杭州大厦、萧山机场等推出时尚展览。
创新启动博物馆与时尚跨界合作项目“丝尚盛典”, 借助AI技术,携手浙江理工大学、安踏集团,以及多位法国设计师进行联合共创了60多套时尚鞋服,登陆巴黎,触达受众超2亿。

公共服务
疫情开放后年均接待突破200万人次,“文明大观”特展等展览入选年度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和中博热搜榜全国博物馆100大热门展览,创38天24万观展纪录。
UGC策展模式积极响应观众需求,通过社交平台迅速形成裂变式传播效应,引发社交媒体现象级传播。

02评估周期三大突破凸显综合实力

在本次评估的三年中,国丝馆实现跨越式发展。
01展览精品化
“西海长云:6至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连续三年入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其中“九天阊阖”展入选重点推荐项目,于今年中国主会场获评全国十大精品展览优胜奖。“丝绸之路数字文物共享平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案例入选首批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02服务人本化
创新举办“双城记汉服节”、“蚕乡月令”、“陌桑中国”等非遗研学活动。其中“蚕乡月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遗传承和推广”项目入选首批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其中蚕乡月令活动每年共发放养蚕套盒6万份,“双城记汉服节”线上线下参与超1740万人次。

03技术前沿化
设立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和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福建联合工作站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辐射工作站数量达到9家。
国丝馆与安踏集团共创产品“自在翼马鞋”发布,并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不仅是对唐代翼马纹锦的致敬,更是对丝绸之路千年韵味的深情诉说。
03迈向世界一流 开启双馆发展新纪元

国丝馆馆长 季晓芬表示,将以此次评估为新起点,实施”六大行动”,打造”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蚕桑丝织非遗馆”双馆模式,创新打造“国丝环球展柜”“陌桑中国非遗展演”“丝尚盛典”三大标识性品牌。
此次评估“优秀”不仅是对国丝馆三十年发展的肯定,更是中国专题博物馆突破综合性场馆垄断格局的历史性突破。国丝馆正以”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的使命,让丝绸文明沿”一带一路”焕发新生。

编辑:郑雅木
监制:博物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