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设计:沉浸式交互设计亮点与展厅全面解析
-
09-15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落成,标志着中国地质类展馆正式迈入“沉浸式交互时代”。这座由北京一彩整体设计建造的行业标杆项目,以“地质史诗”为叙事内核,通过八大主题展厅、场景式复原、情景式再现、情境式互动三大沉浸式设计策略,将46亿年的地质演化、万亿吨的矿产密码、千万代的生命传奇,转化为可穿越、可触摸、可共鸣的时空剧场。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1、设计亮点:从“空间叙事”到“感官革命
”北京一彩以“大地史诗”为叙事脉络,运用空间蒙太奇、数字孪生、场景剧场化等前沿手法,将46亿年的地质演化转化为可触摸、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
【主题展厅】科技与艺术的交响曲
第一展厅“天地源疆”:设计团队以“宇宙大爆炸”为灵感原点,通过火山喷发动态模型与环绕式星空幕墙,配合低频声波震动装置,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行星撞击的震撼。陨石展区采用立体球形展柜,令新疆特有的铁陨石傲立于绘有星光的展板之中,凸显“天外来客”的神秘感。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第二展厅“演化兴疆”:设计团队利用几何切割展台构建化石矩阵,配合剪影空间的光影叙事,使恐龙化石在明暗交替中呈现生命张力。生态景箱融合微缩造景与数字投影,复原5.4亿年前新疆海域生物群,在观众眼前展开远古时期新疆海洋的画面。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第三展厅“印记厚疆”:设计团队通过动态光影地质沙盘,完美演示板块挤压、断裂带生成过程,形成新疆发育独特的“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沙盘中的灯带,构建出“中亚金腰带”的视觉奇观。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第四展厅“造物富疆”:设计矿区三维地质沙盘,沙盘上忽明忽暗的光影效果,直观展示矿体分布规律。“从铁矿到钢铁”、“超级宝藏——火烧云铅锌矿”等交互装置还原钢铁厂高炉、转炉、连铸流水线,观众通过交互屏操控台完成“投料—熔炼—铸锭”全流程,同步科普钢铁是怎样生成的工艺原理。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第五展厅“矿业兴疆”:设计团队以“从地心到云端”为核心理念,通过油气加工产业链全景模型沙盘,将新疆油气勘探、开采、炼化、应用的万亿级产业链,转化为一场融合数据艺术、工业美学与深度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展现新疆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枢纽的硬核实力。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第六展厅“立体瞰疆”:设计团队以“上帝视角瞰新疆”为核心概念,通过名为“飞跃新疆”的沉浸式飞跃屏幕装置,将
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地貌浓缩为一场几分钟的空中史诗。该装置以数字孪生、动态传感与多模态感知技术,让观众化身“地质雄鹰”,纵览三山两盆的壮美奇观,解码大地演化的自然密码。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专题展厅】产业与人文的双重表达
“璀璨瑰宝”展厅:设计团队“矿洞探秘”为概念,打造矩形矩阵形态展柜,配合宝石光学折射系统,使和田玉、海蓝宝石在360°镜面光效下呈现极致色彩。展厅内的荧光小屋,以“暗夜星光”为设计主题,打造了一座颠覆认知的矿物异想世界。这里汇聚了新疆及全球30余种荧光矿物,通过紫外线魔法、数字交互与沉浸式场景,让石头在黑暗中绽放出银河般的绚烂光彩,揭开地球矿物不为人知的“发光密码”。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地质之魂”展厅:采用档案库房式的线性空间设计,以老地质队员的探矿手稿、斑驳仪器构建“时光长廊”
,情景再现新疆“358”地质找矿项目的经典场景,致敬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2、技术破界:沉浸式场景的“三重革命”
北京一彩打破传统展陈的“橱窗思维”,以“空间即内容,交互即语言”为核心理念,构建起立体化的地质叙事体系。
2.1场景式复原
场景式复原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将展品及与展示内容相关的背景、人物、事件或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概括和提炼,通过相关辅助展品、材料与设备、光影系统、音响设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是将陈列对象的原生态环境或是事件发生场景在展厅中进行再现。
场景复原形式一般分为整体复原、局部复原和原址复原三种类型。在大部分的博物馆展览中,因空间限制,一般会运用局部复原的展陈形式。局部场景复原陈列以原生环境为依据,以藏品为主要展品,配合其他辅助展品,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以“天地源疆”展厅的宇宙起源与“矿业兴疆”展厅的油气加工产业链沙盘为场景式复原核心,构建起“从星辰诞生到工业文明”的史诗级观展轴线。这两大展项以科技重构时空、以艺术解码硬核,成为博物馆“天地人矿”叙事体系的点睛之笔。
当观众在宇宙粒子的狂想中战栗、在黑金动脉的搏动中沉思,这两大展项已超越传统展陈的边界,成为连接宇宙洪荒与人类智慧的“时空虫洞”。每一滴石油都封印着星辰爆发的记忆,每一寸岩层都书写着文明进阶的代码。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2.2情景式再现
博物馆展览中的情景设计更强调情感的传达,情景设计是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地展示媒介的组合设计,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精神环境。相比场景复原的设计形式,情景式再现的设计空间限制更小,它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空间,也可以是在地面、墙面、顶面中单独呈现,采用丰富的声、光、视等科技手段,并将展示物品与技术充分融合,形成吸进观众的全新亮点,它更多强调情感的传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氛围营造。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以“重返生命大爆发现场”为核心叙事,在古生物展区打造了全息生态景箱全景式寒武纪海洋生态剧场。将5.4亿年前新疆海域的神秘世界搬入展厅,再现地球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革命性跃迁。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2.3情境式互动
情境式互动,以情境为场景,以互动为感受。博物馆展览中的情境式互动,是将展览从一个以“物”为中心的陈列场所转变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交互场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观众对于沉浸式体验、多媒体交互等需求急剧增加,他们对于参观博物馆展览的需求不仅是接收知识,同时希望可以在展览中找到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互动。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以“演化兴疆”展厅为核心,打造了沉浸式恐龙互动体验矩阵,通过身高对比、声纹复原技术、脚印识别游戏三大核心展项,让观众穿越亿万年前的新疆恐龙江湖,感受古生物科学的硬核与趣味。当观众在展示中与恐龙比肩、在声波中聆听远古回响、在沙盘上破解足迹密码时,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已让硬核古生物学“活”了起来。这里不仅是恐龙的展厅,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空实验室——每一组数据、每一声吼叫、每一枚脚印,都在诉说:科学,可以如此热血又充满童趣!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来源:北京一彩)
3、行业价值:沉浸式设计的“范式升级”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落成,不仅是一座展馆的诞生,更标志着行业展陈从“信息传递”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跃迁:
科学传播革新:通过场景化叙事,将地质学“高冷知识”转化为全民可感的公共文化产品,预计可让参观者留存率提升60%。
产业价值外延:在“造物富疆”展厅,克拉玛依油田、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等场景化呈现,成为新疆资源产业的“立体招商手册”。
文化自信建构:从宇宙起源到“一带一路”资源战略,博物馆以科技语言讲述中国地质工作者重塑全球资源格局的当代史诗。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每一块矿石讲述产业强国的故事,让每一道光影传递地质美学的力量。”北京一彩空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春表示。
总之,北京一彩以“让大地开口说话”的极致追求,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打造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地质大学”。当观众在恐龙群中惊叹、在沙盘投影回顾过去、在璀璨瑰宝中触摸历史温度时,这座博物馆已超越传统展陈的定义,成为科技与人文共舞的新疆文化新地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亦.博物馆展陈空间场景氛围设计研究——以抚松地质博物馆为例.沈阳建筑大学. 2023.
2、何树,兴王龙.场景再现技术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科技风. 2025, (04): 1-3.
3、刘冰.博物馆展览陈列中场景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文物天地. 2024, (11): 124-126.
4、宋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场景营造的设计方法探究——以河北博物院为例.东方收藏. 2024, (03): 23-25.
5、谭奇.身临其境:博物馆沉浸式交互场景的营造与设计.博物馆管理. 2022, (03): 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