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色旅游: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的文物价值与爱国主义教育

10-28

在北京的繁华都市中,有一处宁静而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方——北京李大钊故居。

这座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文华胡同 24 号的倒座三合院,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先驱者的光辉岁月。它曾被称为石驸马后宅35号,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其家人在此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李大钊旧居为民国时期三合院,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屋面。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李大钊一家在北院居住,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李大钊的长女 李星华 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李大钊的长子 李葆华 的卧室,西厢房是书房,东厢房是临时客房。

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及 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在这里,他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还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他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也曾在他的书房内召开。

作为文博爱好者,李大钊故居无疑是一座珍贵的宝藏。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活和思想,感受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

参观李大钊旧居,不仅是对这位革命先驱的缅怀,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的激励。 李大钊的不屈精神、无畏的勇气以及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他曾说: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一信念,也成了无数追求公平正义者的座右铭。

1979 年,李大钊旧居被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北京市决定对其进行修缮,并作为李大钊纪念馆向公众开放,2007 年 5 月 8 日正式对社会开放。2013 年 3 月 5 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 年 9 月被中宣部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 年 3 月 27 日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李大钊旧居,不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是承载着无数人革命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触摸到过去的风云岁月,聆听到那个时代的呐喊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