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地质知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交互设计解析

09-15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即将全面开馆,标志着中国地质类展馆正式迈入   “   交互叙事时代   ”   。作为一座以   “   大地史诗   ”   为灵魂的现代化博物馆,其展陈设计以   “   交互即内容,体验即知识   ”   为核心理念,通过多媒体互动、参与式体验、实体交互三大创新策略,将硬核地质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沉浸式旅程,开创了地质博物馆设计的新标杆。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来源:北京一彩   )  


1 、交互设计    

交互性设计是一种革新的设计理念,旨在打破传统观展的被动性,使参观者从单纯的观众转变为文化元素的亲历者、体验者,从而激发其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交互性设计,博物馆不再是单向传递信息的场所,而成为一个多维互动空间,其中每个参观者都可通过触觉、视觉甚至听觉等多种感官与展品进行对话。这种设计不仅架构了一座观众与展品之间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使学习和探索变得更生动且富有吸引力。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2、交互设计的应用在博物馆展陈中的作用    

2.1 提高观众体验

在博物馆展陈中,交互设计通过创造具有强烈体验感的互动环境,使参观者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积极的体验者,激发了参观者的好奇心。博物馆会使用实体场景搭建、多媒体数字技术等,将参观者引入一个可以操作的环境中,使其间接与展品进行互动,了解展品的相关信息。交互设计不仅能够使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也能够让参观者在探索中汲取知识。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2.2 丰富展览内容

通过创新交互设计手段,博物馆呈现了更多层次的信息,提供了多样化的展陈方式与个性化的互动方式等,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与可互动性。交互设计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化手段,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生动逼真的场景,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参观者更为直观地了解展览的历史背景。人的参与让展览的内容有了故事化的呈现。不同交互手段的应用让人们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互动式的探索过程让展览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结果。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2.3   拓宽传播渠道

交互设计在拓宽博物馆展陈的传播渠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依赖实体展览与现场解说,而如今博物馆中的交互是多渠道的交互,它跨越了物理界限,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广泛传播。  

2 .4   突破时空界限

交互设计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展品展览的时空界限,博物馆的展陈常受到单次展出展品数量限制、展品外借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时间段难以在博物馆与参观者见面。交互展品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云端平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展品详细信息与细节特征很好地呈现给参观者。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3 、叙事体验与博物馆    

随着公众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由   “   收藏导向   ”   逐渐向   “   教育导向”   与   “   体验导向   ”   转变,期望以讲故事的方式满足观众的情感体验并驱动文化消费。虽然文学叙事与博物馆叙事有着不同的载体与媒介,但是二者在叙事本质上类似。  

3.1   本质是讲好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够扣人心弦,获得情感的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叙事的本质是讲故事,是通过一系列体验来获取知识的方式。一个完整的叙事作品,往往都是由若干个叙事情节组成,表达一定的叙事主题与情感。但是地质博物馆展示的多为地质历史跨度较大的生物与信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因为时空落差可能会对地质历史时期及标本产生生疏感亦或是难以与展示主题产生共鸣。因此,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自然博物馆更好地发挥传递自然文化的作用。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3.2   通过话语来传递故事内涵

话语是叙事的表达层面,是传达叙事的方式,也就是   “   如何   ”   叙事。如果说故事是叙事的灵魂,话语就是叙事的躯体,故事离不开叙事媒介与叙事载体的传递。   地质   博物馆展览空间作为重要的叙事媒介,不仅是多个叙事语汇系统的汇集地,也是观众与地球历史生物进行跨时空沟通的桥梁。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4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交互设计创新解析    

在传统地质博物馆中,展品与观众之间往往存在   “   玻璃屏障   ”   ,而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通过交互设计实现了三重突破:一是知识解码,将抽象的地质运动、矿产成因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的语言,降低理解门槛;二是情感共鸣,通过多感官刺激建立观众与展品的深度连接,让矿石   “   开口说话 、化石   “   重现生命   ”   ;三是行为引导:以交互动线重构参观节奏,从被动观展转向主动探索,激发求知欲与探索欲。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4.1   大交互创新策略解析

4.1.1   多媒体互动设计:构建数字孪生世界

博物馆依托   AR   、   VR   、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了   “   虚实共生 ”  的平行地质空间。   沉浸式互动装置   (   造物富疆   厅)   以   “   超级宝藏:火烧云铅锌矿   ”   为核心展项,打造以超大型铅锌矿为主题的沉浸式互动装置。通过数字孪生、多模态感知与工业美学设计,将这座铅锌矿藏,转化为一场   “   从深地勘探到战略资源   ”   的全民科学探险,展现新疆作为国家资源堡垒的硬核实力。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动态数据可视化墙(矿业强疆展厅):通过触控交互,将新疆九大产业集群的矿产储量、物流网络、能源产量等数据转化为流动的光影地图,直观展现   “   地下资源   ”   与   “   地上经济 的联动关系。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   金属王国   ”   的立体百科全书   (   造物富疆   厅):通过数字孪生、全息交互与工业美学,将新疆丰富的金属资源(铁、铜、镍、锂等)从地质成因、开采冶炼到现代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  

“金属科学探险”。这座“金属矿产及应用”触控墙,既是新疆“金属王国”的立体百科全书,也是硬核科技与趣味科普交织的未来实验室。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4.1.2   参与式互动设计:人人都是地质学家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打破   “   请勿触摸   ”   的传统禁忌,构建   “   动手学科学的开放实验室:   矿物鉴定互动台(璀璨瑰宝展厅):配备显微摄像头与光谱分析仪,观众可对比和田玉、石英岩的晶体结构差异,亲手揭开   “   玉石辨伪   ”   的科学密码。  


▲   新疆地质矿0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地层沉积实验箱(印记厚疆展厅):三维数字视频结合地层矿产艺术装置等展项,展示地球构造运动,讲述三山夹两盆地质格局的演变,追溯新疆成矿耦合地质历史。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4.1.3   实体搭建互动设计:空间即展品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将建筑空间本身转化为   “   可穿越的地质载体   ”   :   时光隧道声光剧场(天地源疆展厅):穿越模拟宇宙时光的拱形隧道,脚下震动反馈与穹顶光芒交织,配合环绕声效还原行星飞行的浩瀚场景,从感官冲击理解宇宙起源。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油气产业链全景式空间(矿业兴疆展厅):油气加工产业链全景模型沙盘,深度还原了新疆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从深入地质勘探、增加油气产量、挖掘潜力,到推进油气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再到扩展市场覆盖面,将产品送达千家万户的壮观景象。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天然矿物博物馆(造物富疆展厅):按比例缩小的可可托海三号坑已成为世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范例载入史册,被誉为   “   天然矿物博物馆   ”   ,拥有八十六种矿物,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充分再现地质队员勘探地下矿道的艰辛历程,隐喻找矿事业的曲折与光辉。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4.2   叙事体验设计:时空折叠的蒙太奇诗篇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以  “  从宇宙星辰到产业脉搏  ”  为叙事主线,通过空间节奏、交互节点、感官联动的精密设计,构建起地质史诗的  “  三维剧本  ”  。  

4.2.1   宏观叙事:地球演化的交响乐章

第一乐章  ·  宇宙起源(天地源疆展厅):火山喷发模型与星空穹顶构成开篇序曲,磁悬浮陨石在激光网格中旋转,揭示新疆作为  “  陨石富集区  ”  的宇宙渊源。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第二乐章  ·  生命史诗(演化兴疆展厅):以剪影空间切割化石展陈序列,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泥盆纪的远古城森林再到硅化木。  AR  技术让每个生物成为  “  故事讲述者  ”  。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第三乐章  ·  资源觉醒(矿业强疆展厅):动态产业链光带从地面延伸至穹顶,克拉玛依油田实景沙盘与  “  一带一路  ”  矿产数据流交织,奏响资源强国的时代强音。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4.2.2   微观叙事:人与自然的对话诗行

生命初啼的回响(演化兴疆展厅):通过数字科技与艺术场景的深度融合,将  5.4  亿年前新疆寒武纪海洋的生态奇观,转化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启蒙仪式。这里不仅展示古生物的演化密码,更以诗意的视角探寻原始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共生史诗。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百里油区  、  天地交响(矿业强疆展厅):通过百里油区观景平台沙盘模型与多维度互动科技,将克拉玛依百里油区的壮阔工业景观与生态修复实践,转化为一场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沉浸式体验。这里不仅展示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硬核实力,更以人文视角探寻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密码。  


▲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  来源:北京一彩  )  


总之,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实践证明,交互设计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当代博物馆的  “  元语言  ”  。当观众在AR  恐龙群中奔跑、在虚拟油田中化身  “  采油英雄  ”  、在镜面矿洞中触摸历史温度时,这座博物馆已超越传统展陈的定义,成为一座  “  可读可游可共鸣  ”  的地质人文剧场。在这里,每一块矿石都在诉说产业强国的抱负,每一道光影都在书写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鑫.  新时代博物馆展陈的交互性设计研究.中国地名. 2020, (04): 41.

2、姜江.  《博物馆文化空间展陈及交互设计应用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交互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建筑学报. 2024, (01): 124.

3、刘进.  当代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文化产业. 2023, (16): 87-89.

4、卢润彩,  李晓红.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探析.中国博物馆. 2023, (02): 96-99.

5、赵大壮.  交互设计理念下博物馆展示设计创新策略研究.齐鲁工业大学. 2023.

6、陈奋飞.  博物馆空间叙事设计思维的探索.文化月刊. 2022, (08): 97-99.

7、穆容冰.  基于空间叙事学理论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鲁迅美术学院. 2019.

8、孙钰洁.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分析.中国文艺家. 2020, (07): 52-53.

9、向玥霖,  田原.空间叙事在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 (21):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