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
杭州良渚文化新地标:玉架山考古博物馆设计特色与沉浸式体验全解析

分享 10-21

案例介绍

 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

2025年5月18日,浙江省首座考古博物馆——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以良渚文化为核心、集考古研究与公众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博物馆,不仅承载着8000余件文物的厚重历史,更以创新的展陈方式与沉浸式体验,为大众揭开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图景。以下从建筑特色、展陈内容、遗址联动、文化价值四大维度,带您走进这座跨越时空的文化地标。

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融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坐落于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约27亩,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设计理念“以玉为媒,间架为山”巧妙呼应了良渚文化中玉器的核心地位与江南山水的自然意象。

山形意向,现代美学的诠释
  建筑外立面采用天然洞石与开放式石材幕墙,通过高低错落的屋面与几何切割造型,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峦”轮廓。这种非对称堆叠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木构建筑的“间架”空间原型,又以极简的现代线条传递出高级美感。从高空俯瞰,博物馆如同一块温润白玉,与周边稻田景观融为一体,暗合良渚稻作文明的底色。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
  馆内空间布局以“地景式”手法化解为多个并置的展厅,东西向的开放幕墙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营造通透的视觉体验。南端的仰角墙面以倾斜石材交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北侧的悬浮楼梯与玻璃幕墙则被称为“时间之桨”,象征历史与未来的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屋顶采用种植屋面设计,与遗址公园的稻田景观遥相呼应,既环保又富有文化隐喻。

展陈核心

三大遗址,解码良渚文明密码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以“临平遗址群”“茅山遗址”“玉架山遗址”三大展厅为核心,通过1800余件文物(包括多件孤品)与数字化互动手段,系统还原良渚社会的生产、信仰与权力结构。

临平遗址群:环太湖文明的区域中心
  展厅以“七千年文明源流”为主线,展示临平地区从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年)到广富林文化(距今4000年)的完整发展序列。其中, 横山墓地M2 的发掘成果尤为瞩目:这座良渚最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了42件玉器与132件石钺,后者数量为环太湖地区之最,印证墓主“王”级身份与军事权力。展厅还通过动态沙盘与文物组合,揭示临平遗址群作为良渚文化次级中心的聚落等级体系,涵盖大型聚落、小型村落及不同阶层的墓地。

茅山遗址:稻作文明的活态见证
  良渚文化以稻作农业闻名,但良渚古城内从未发现水稻田遗址。茅山遗址的突破性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展厅内复原了40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及排灌系统,其保存完整度与结构复杂性属国内唯一。通过沉浸式3D影片《稻田胜景》,观众可直观感受良渚先民“春耕秋收”的场景。此外,展厅还展出了洪水沉积层与水牛足迹化石,揭示了气候变迁对文明兴衰的影响。

玉架山遗址:良渚文明的“立体图鉴”
  作为博物馆的重头戏,玉架山遗址展厅面积达1347平方米,展出文物900余件。该遗址由6个环壕围沟组成,是 迄今唯一贯穿良渚文化兴衰全程的聚落 ,其588座墓葬出土的玉器、陶器、石器数量居良渚遗址之首。展陈通过四大主题展开:

环壕兴衰: 动态模型展示环壕从早期规划到晚期废弃的过程,反映良渚社会从繁荣到资源枯竭的变迁。

玉器文明: 以玉琮(神权)、玉璧(财富)、玉钺(军权)为核心的礼器组合,揭示“神权-王权”合一的社会结构。

刻符玉璧: 镇馆之宝“刻划符号玉璧”是国内唯一经考古发掘的良渚刻符玉器,其符号或为原始文字,承载先民认知世界的密码。

墓葬习俗: 从平民墓到贵族墓的对比陈列,展现良渚社会的等级差异与葬仪传统。

遗址联动

从博物馆到考古现场的沉浸体验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与遗址公园仅相距50米,形成“馆园一体”的独特模式。观众在馆内透过巨型玻璃幕墙即可俯瞰环壕实景,随后步入公园,亲见稻田遗迹、复原墓葬与先民生活场景。这种“实物+实景”的叙事方式,将考古成果从玻璃展柜延伸至真实土地,让历史触手可及。

遗址公园本身亦是考古学的活教材:

环壕聚落: 六个环壕的布局揭示良渚早期聚落的规划智慧,环壕I的核心地位通过墓葬等级与数量得以印证。

生态复原 : 公园内种植水稻、复原水网,重现良渚“湿地文明”的生存环境。

互动体验: VR技术将虚拟复原信息叠加至实景,游客可“穿越”至五千年前,参与虚拟祭祀或玉器制作。

创新与包容

博物馆的现代使命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不仅展示历史,更以创新手段推动文化普惠:

数字化赋能
  馆内设置互动大屏、3D影片与AR装置,将考古学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语言。游客可自主选择文物解读、参与虚拟考古发掘,甚至通过AI技术“对话”良渚先民。

城市文化新地标
  作为临平“博物馆之城”计划的关键一环,玉架山与古海塘博物馆、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等串联成链,推动文旅融合。未来,这里还将举办全国性考古论坛,与高校合作开展文化传播研究,让考古从“象牙塔”走入公众生活。

文明的温度与未来的启示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诞生,不仅是对良渚文明的致敬,更是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探索。它用建筑之美、科技之力与人文之思,将五千年前的稻作、玉器与聚落转化为当代人可感知的文明记忆。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器物陈列,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关于人类如何适应自然、构建社会、传承信仰。正如博物馆入口镌刻的那句话:“五千年前的一粒稻种,在此苏醒;五千年后的我们,在此重逢。”


设备组成
参考预算